新闻资讯

您现在的位置:

首页新闻资讯员工风采

十年磨一剑 励得梅花香

2018-05-28 09:30

 昔我十年前,与君始相识,那时的这里,杂草丛生,一片荒凉。

 

 

  一群怀揣梦想的人来到这里,开荒平地,搭架建屋。当年,他指着荒坡的远处说:那里就是我们的种苗厂。彼时,还未曾育有一棵种苗,身边人闻听此言,半信半疑。这个人,就是日后带着和润人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的领航人——赵广叡。十年后,他让身边人一步步见证了平地起园区的奇迹诞生。

  郑翠彦和张晓玲都是不爱言语的姑娘,十年前,她们还是一个靠打季节工养家糊口的本地孩子,那天,种苗厂招收第一批工人时,她们心里暗忖:不就是种菜吗,有啥难的?挤进了报名的人群中……
  上班的第一天,郑翠彦被分配到了种苗示范组,看着厂长递过来的厚厚学习资料和种苗管理技术,急的直掉眼泪。然而,这个倔强的姑娘愣是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,记满了厚厚的几大本学习笔记,这也成了她最大的精神财富……
  十年后的今天,她成了和润种苗厂的副厂长时,记者问她:“哪个学校毕业的?” 她笑答道:“和润农业大学。“

  朴龙,和润种苗厂副厂长,沈阳农业大学毕业且有着五年工作经验的他在27岁那年来到和润时,从浇水工干起,当问他:“那时会不会觉得一个大学生只做最简单的浇水是不是屈才了?”他说:“想要做好一件事,必须从基础做起。”此后的几年间,他脚踏实地,与种苗厂一起经历着成长成熟。这也正应了那句话:人生的路,每一步都不白走。
  和润公司里,每年来这里实习的大学生总会有一些人像朴龙一样,留下来,再也没有走,成为和润园区建设的中坚力量。

  张红霞,种苗厂年轻的厂长,当年被公司送出去学习时吃尽了苦头,当叔叔去看望她时,看到她原本粉嫩的脸上因为潮湿和蚊虫叮咬满脸是包,心疼不已,她却滔滔不绝的讲述自己的学习心得。
  功夫不负有心人,勤奋加智慧,张红霞学会了一身本事,四个月学习期满后,师傅说:学费退给你,留下来吧。她婉言谢绝后,义无反顾回到了元宝山,投入到和润种苗厂的建设当中。十年后的今天,她带出的徒弟成百上千,都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的产业技术工人。

  和润种苗销售团队是一群满怀理想,充满激情的年轻人,十年前,吸引他们的是创业,十年后的今天,和润凝聚和吸引人才的依然是创业,尽管创业的过程充满艰辛,但他们却用激情和意志垒起了一座理想的峰峦!
  这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,为了给自己的青春理想一个有份量的交代,走进了一个认为能够放置自己生命中最好年华的地方,年销售2.5亿株蔬菜、花卉优质种苗,业务扩展到全市12个旗县区以外,还辐射到自治区的10个盟市及河北、辽宁、吉林等地区的骄人业绩,就是最好的明证。

  和润从建设之初就定位在设施农业新品种示范、推广;新技术、新成果转化及展示;新技术研发、孵化、培训;集约化育苗、繁育;现代物流及农资、农技服务;概括地说就是:创新、转化、带动、服务三农。与中国农科院,内蒙古农大,美国圣尼斯,荷兰安祖,比利时德鲁士,台湾今日景艺等国内外十几家科研机构,跨国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。正是这种在服务农户的过程中求得自身发展的价值取向,让和润由小到大蓬勃发展。如今,和润根据北方寒冷地区生产环境条件,已建立了完善的种苗操作管理流程与生产技术标准,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种苗出圃量最大的单体企业。

  和润先后引进试验示范蔬菜品种800多个,筛选推广汉姆系列番茄等优良品种40多个,品种销售范围遍布全国各省区,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

  人间最美四月天,杨柳抽绿,百花绽蕊。和润,也迎来了又一个春天。2018年4月16日,元宝山镇政府的会议室里,一个里程碑式的——中国北方国际种苗特色小镇签约仪式如期举行,仪式简朴而隆重。经过十年的摸索实践,和润已经从当初一个单纯的育苗企业成长为一、二、三产融合发展的国家高新科技产业园区。

 

  规划面积11.3平方公里的种苗小镇建成后,将以和润农业园区为基础,以建昌营村、四合村、王家店村、南荒村为发展腹地,以种苗+为主题,以休闲旅游、种苗培育为核心,建设以农业博览、实训基地、文化创新、健康养生为延伸的完整的休闲特色产业链条,实现年产各类苗木10亿株,产值10.5亿元,带动就业上万人。未来,这里将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小镇,一个展望全国的窗口,一个文化融合的舞台。

 

 

  和润人,用十年的时间厚积薄发,突破自我,挑战自我,不断创新,砥砺前行。这一刻,和润领航人赵广叡意气风发,挥斥方遒,目光坚定,蹄疾步稳,正带领着有情怀、有梦想的和润人再次开启新的征程,再创新的辉煌!